【天堂论坛】玩机到天堂 买机找海洋诺基亚……科技以人为本 → 关于SX1的USb线不能充电问题+移动充电器的研究报告
查看完整版本:关于SX1的USb线不能充电问题+移动充电器的研究报告
2006/9/19 12:31:10

  这个试验本来完成了很久了,可是一直没有时间总结.最近有些闲暇,写了一篇放上来,与大家共享之.

    大家可能跟我有同样的疑惑,那么,请你把这篇文章读完,可能会有所感悟.   

引子:

    之一:::去年,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通用型USB充电线,一头是大USB插头,接电脑,另一头,有各种(大品牌)手机充电器的插头可以配接.这个东东售价不贵,RMB20元左右,但是用起来非常方便.(办公室的同事大部分都有用过我的充电绳).今年买了sx1之后,想试一试,结果不行,我的线也被放进了抽屉休眠...

    之二:::买了sx1之后,一日,朋友到我家玩,朋友用的是s57,众所周知,s57的版本更新很快.于是我想给他升级.下载升级软件,插上数据线,结果发现不能通用.升级未果.但却发现另一重要现象:他的s57竟然显示正在充电...于是我又想,为什么我的sx1就不行??

研究之路:

    作为一名"资深"的无线电爱好者(玩无线电十多年),我有一种想要彻底搞明白其原因的冲动和欲望.于是毫不犹豫,开始了我的探索过程.

    首先,检测PC的USB口+5V电源是否正常:用万用表测得1,4脚电压为5.11V,故障可能性排除。

    其次,检测sx1手机正常充电电压和电流:接上原装充电器,用DT9208L数字万用表测得正常充电电压为5V(随着充电时间的变化,会有一些变动)左右;充电电流650mA---这个结果让我更加疑惑。为什么工作电压相符,但不能正常工作充电?

    之后,凭着一丝直觉,我觉得有必要查看一下原装充电器的空载电压:用万用表测得:8.05V。虽然很高,但这并不能算不正常,几乎所有的开关电源充电器的空载电压都有这么高,有的甚至高达10V!但是,这却让我有了搬出示波器的念头:因为我断定在插上充电器的瞬间,电压有一个变化的过程,具体怎么变,示波器就能说明问题!

    连好示波器的线后,查上充电器,充电开始:示波器的图形大概如下:

波形.jpg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!

    这说明:在开始充电的时候:有一个电压突变的过程。sx1正式借助一个高电压(〉5.7V),来激活充电功能。如果在数据线的1-2脚之间所加的电压值是5V,显然,sx1的充电电路是不会被激活而开始工作的。

    谈到这里,大家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:所有的手机,在用“线充”(就是把电池装在手机上面直充)的时候,充电过程的全程是由手机CPU监控的。就是说,当你在充满电之后,再插上充电器继续充电,是没有任何意义的,cpu会关断充电电流。所以以往那些机友,第一次充电时要把充电器插上充12小时的,全都是做 “无用功”。要想充分“激活”锂电,只是在前几次注意深充深放就行了。(我的职业就是研究电池的:-)

   为了验证上面的想法,我又用指针式万用表查看电压变化:由于数字万用表每秒采样数比较少,不能反映一个线性变化过程。得到的结论仍然如此。
之后,我便开始研究怎么想办法给手机充电:(以下是我自己制作的充电器)

旋转 sx1(114).jpg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!

旋转 sx1(114).jpg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!

   这个充电器很好用,4节5号南孚,装上之后,就能给手机充电,尤其适合外出旅游的时候救急。原理很简单,就是利用一个比较高的电压(〉5.7V),来激活充电通路,在激活这段时间,电流很小,所以,我使用了一个几十欧姆的大功率电阻R和一个4001二极管D,来平衡正常充电时的压降,r的作用是导通一开始的回路。

电路.jpg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!

点击看大图

     这个充电器用起来比较稳定,推荐经常出差而没有第二块sx1电池的朋友做一个,很简单,成本3块钱足矣。。。

    最近正在开发一个新的通用移动外接电源,锂电池,有4000MAH,如果成功,将会省去很多烦恼。。。。

    可能有人会问,为什么sx1会设计这样的充电方式----必须要一个高电压来激活??我是这样思考的:sx1在正常充电时,额定电流比较大(〉 600mA),pc主板的usb接口很难长时间持续提供如此大的电流,尤其是笔记本。而你的sx1一旦插上usb,就会开始充电,况且sx1用数据线的机会比较多。

    有人曾经试图改sx1数据线来让他可以充电,而且市场上好像现在已经有这种产品卖,不知有没有人使用过。其实远离很简单,加一个MAX的电平转换器就能实现。

    关键问题是,你的PC能不能承受???这是一个谜。还请机友们慎行!

    最后,祝各位机友,天天开心!
    欢迎来信参与讨论:wangxianok@163.com

Powered by BBSXP 2007 ACCESS © 1998-2024
Processed in 0.00 second(s)